文明过年 阜阳农村烟花爆竹受冷落

本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余波 张洪侠 实习生 王雪萍/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阜阳日报

2月8日,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在距离阜城约6公里的颍泉区中市街道办事处坎河社区,街上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增加了不少,春联年画、新鲜肥鱼、各色土鸡……
琳琅满目的年货布满了乡村集市,空气中弥漫着刚出锅油条、大馍、麻糊和麻油混杂在一起的香味,电喇叭叫卖声和宣传禁燃禁放通告的广播声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
这个地处老泉河拐弯处的村庄,被阜阳人称为坎河溜。因为春节的到来,这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偏僻村庄到处洋溢着迎接新年的喜悦,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

村民赶集备年货

当天上午,年过七旬的居民王学田早早就来到集市上买年货。他的孩子们都已各自成家,在阜城做生意。王学田和老伴从腊月初就开始备年货,等孩子们回来过个团圆年。

“孩子们都打电话让少备些,但如果准备少了,就感觉没有过年的味儿。”王学田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买年画春联、蒸馍炸鱼,这几天,老两口忙得不亦乐乎。

家住葛庄自然村的张继峰瞅准了年前的商机,做起了贩鱼的生意。“俺们这边有习俗,过年要给岳父岳母送大鱼大肉,寓意老人家大富大贵、健康长寿。”张继峰说,他卖的鱼大多在五六斤重,很受村民欢迎。

王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光辉在干活之余,也抽空到集市上选购年货。“过去一年,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俺家的日子有了好转。”王光辉说,他已经买好了红纸和笔,就等上高中的女儿回来写对联了。“过年了,一家人忙碌了一年,借这个机会好好团聚团聚,备点年货,图个吉利,也有年味。”
在街上开了20多年超市的张庆军表示,进入腊月以来,超市的销售额明显上升,牛奶、白酒等年货很受欢迎。

烟花爆竹受冷落

虽然很多年货的销量上升,但烟花爆竹在今年的节前市场上明显受到了冷落。张庆军告诉记者,他家超市卖烟花爆竹这么多年来,今年是生意最冷清的一年。“在申办新年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时,预料到今年销售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没想到影响这么大。”张庆军说,阜城禁放烟花爆竹和禁燃大盘香对村里也有影响,村民很少选购烟花爆竹了,虽然到了小年了,但销量依然平平。

集市上,多家烟花爆竹和大盘香经销商家都表示很意外。“过年放鞭炮、点大盘香,就是想图个喜庆和吉利,也是多少年的传统了,没想到了这些年一年比一年遇冷。”一位店主表示,参加培训、申办许可证,进货押款,在一系列准备之后销售却遇冷,就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今年做烟花爆竹生意恐怕要赔本了。
烟花爆竹少了,用什么来留住年味呢?刚从广州归来的张山权表示,在广州那边,他听说了电子鞭炮,回来一搜,发现阜阳也鼓励放电子鞭炮,并在中市街道办事处设置了兑换点。
“过两天,我准备去看看,争取带几挂回来。”张山权说,与传统鞭炮相比,电子鞭炮可以减少大气污染,还能循环使用,既环保又不失喜庆热闹。

现在过年更文明

除了烟花爆竹销售大幅下滑外,地处老泉河腹地的坎河社区居民,迎新年备年货也发生了很多新变化。
“和前几年相比,现在备年货重‘精’不重‘量’了。”居民王学田表示,早些年,很多农家过年都要蒸好多馒头、炸丸子、炸鱼,还要准备许多鱼肉;这两年,这些大鱼大肉的年货越来越少了。

“气温高了,不易存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现在村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这些原本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东西,早都是家常便饭了。”王学田分析说,再说了,大年初一一过,很多年轻人都要外出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也吃不完。

经营超市的张庆军则发现了另外一种变化,农村市场上销售的牛奶、饮料等食品基本上都是大品牌,山寨的很少见到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消费更加注重质量和品牌;同时,农村消费市场监管趋严,经销商也更加注重口碑,消费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张庆军说,这变化让村民过年消费购物更放心了,大品牌的食品,吃起来也更加安全、健康。

坎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允超介绍说,近年来,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文明意识的提升,大多数人过年更加崇尚节俭了,整个社区形成了文明、健康过年的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