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六尺巷”,宽不过“六尺”,却被称为“最宽”的巷子,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六尺巷,现在也不仅是一处地名、一个典故,还是一种工作方法。

从当地法庭运用六尺巷典故劝导人,到逐步提炼“听、辩、劝、借、让、和”六字法的“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再到全市将“和”“让”精神扩展至基层治理领域、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那么,什么是“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法”?

01

为何能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安徽桐城市从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文化注入基层治理,创新推出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实现了矛盾纠纷总量、万人成讼率大幅下降,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2022年,桐城市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桐城市委政法委荣获全国“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称号,“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被写入2023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坚持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
一是党建领事聚民心,前沿筑牢阵地。
书记领办。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构建市、镇、村“三级书记一起抓”的基层治理责任体系,全面实施“书记领办项目”,聚焦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书记项目”库,通过群众提、书记选、组织定分级分类精准领办,落实月晾晒、季排位、年考评机制,压实书记抓基层治理第一责任人职责。2022年以来,三级书记共领办基层治理类项目1071个,解决各类问题1358个。
支部领跑。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汇聚共建单位、驻区企业、群团组织等力量,共同组建区域化党建联盟,开展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享、服务联抓、治理联动“五联”活动,参与共驻共建单位147个,搭建“六尺巷德邻社”“彩虹之家”“红色港湾”等基层治理党建联盟44个,组织开展无物业小区楼道杂物清理、独居老人走访、慢性病防护讲座等活动423场次,规划当家塘改造升级、爱心老年食堂建设等合作项目78个,实现了小社区向大联盟转变。
党员领岗。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联岗联户、承诺践诺、评议评星、服务基层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的“双联双诺双评双服务”活动,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全市设岗定责党员共认领办理留守儿童“微心愿”、“周末课堂”义务讲座、防诈宣传等实事3.9万件。
二是礼让和事润民风,前端预防隐患。
德法兼容重宣教。创作以六尺巷为题材的歌曲、黄梅戏、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在公园、广场、景区等公共场所建设六尺巷文化墙600余面,开展六尺巷典故系列“微宣讲”1100余场次,将“六尺巷”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纳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文明家庭、“好婆媳”以及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等评选的重要内容,营造“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浓厚氛围。
村规民约明进退。将六尺巷文化中“和为贵”的处世理念、“谦和礼让”的做人美德深度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规范群众行为举止,让干事创业、做人处世有尺可依、进退有据,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积分管理正导向。推行治理积分制,构建“分值设置、积分登记、积分应用”于一体的积分管理体系,科学设置“正负面清单”,将平安建设、见义勇为、移风易俗等作为“正向积分”,将违法、失信等列入“负面清单”,在村(社区)设立“积分超市”226个,通过积分兑换电饭锅、自行车、食用油、肥皂等生活用品,推出积分在医疗、教育、养老、金融等7类22项公共服务政策福利,落实医疗就诊绿色通道、提升信用贷款额度等激励措施,引导群众以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
三是群众说事畅民意,前线全程商议。
说事全覆盖。全面推行群众说事制度,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群众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群众说事会”,聚焦发展大事、民生实事、邻里琐事,急事马上说、缓事定期说,确保事事有人办。
流程全规范。完善“说、商、办、评”四步流程,线下面对面、线上键对键广泛征集“说”的事项,召开庭院恳谈会、楼栋议事会,充分讨论、反复酝酿汇集“商”的意见,通过干部领办、群众共办、社会帮办聚集“办”的力量,采取群众评价、组织评定收集“评”的结果,做到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协商、大事齐心办、成效众人评。质效全提升。
建立说事事项、商议情况、承办责任、办理结果、满意评价“五个清单”,全流程跟踪督办、全链条闭环管理,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2022年以来,召开群众说事会1300多场次,化解矛盾纠纷610多件,为群众办实事350多项。
02

“听、辨、劝、借、让、和” 

做好基层治理工作,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首先是多元解事化民忧,前站联动调处。

搭建“一站式”解纷平台。市级整合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调对接中心、综治中心,建成“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住建、教育、农业农村等10个接访窗口、4个法律工作室、心理咨询室,进驻速裁团队和劳动争议、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等8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实现信访、调解、仲裁、诉讼一揽子为民解忧。在镇、村、基层政法单位和纠纷多发的市直单位设立“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将99%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吸附在县域。

培育“多元化”解纷队伍。持续壮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队伍,将村(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乡贤、致富能人等充实到人民调解组织中,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和事佬”。建立100余人组成的调解专家库,依靠专家智慧化解“专业”难题,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助力疑难纠纷化解,培树了一批金牌调解员、调解能手。

用好“一体化”解纷机制。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通过倾听诉求、辨明是非、劝解疏导、借古喻今、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2022年全市万人成讼率下降16.2%。

其次是网格管事惠民生,前置贴心服务。

织密网格。按照“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模式,城区以楼栋为单位,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30-50户划分1个微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构建“党组织+网格长+网格员+住户”的全科治理格局,全市选聘1599名网格长、7258名网格员,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赋能网络。运用“文都e家”社会治理平台,采集、整合部门人口信息数据24万余条,普查城市部件24772件,接入公安、城管视频设备1309个,对常住人口、地表建筑、问题事件、资源配置、特殊人群信息、驻区党组织单位等“人、地、事、物、情、组织”六大要素,开启网上巡查、线上派单、协调指挥的智慧巡防模式,实现可视化、动态化管理。

做实“网事”。链接各方资源,整合多元主体,拓展服务对象,将市政设施、生产经营、安全防控等9大类,道路维护、电路安全、工地管理等32小类,“门前三包”、诚信经营、施工占道等90项城市管理问题纳入网格综合管理,设立网格巡查点2544个,公安、城管、市场监管、住建等23个部门纳入“大联勤”,通过联勤巡防、联动指挥、联合执法,促进社会问题早识别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同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网格服务,实现部门联合、智慧联动、问题联办。网格化运行以来,累计上报事件32万余件,办结率达99.3%。

最后是群力防事护民安,前哨精准预警。

“文都义警”常态化联防。健全以公安民警为主导、村(社区)治保会力量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治安联防工作网络。充分发动商户、安保人员、社区工作者及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组建4600余人的“文都义警”队伍,围绕商业街区、校园周边、公园广场等区域,常态化开展联勤联控。发挥1260余名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走街串巷、直面群众的优势,参与禁毒反邪宣传、社会治安防范等活动1410次,协助调处矛盾纠纷132起。

“雪亮乡村”全天候巡防。创新“雪亮+平安乡村”建设模式,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建、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模式,做到在交通复杂路段、治安薄弱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应建尽建整合企业、商超、学校等视频资源,做到社会面监控应接尽接。升级在防溺水、森林防火、秸秆禁烧等方面的语音广播、预警预测等功能,建成整合视频监控点位2.2万余路,实现6000多个村民组全覆盖。

特殊人群精准化“心防”。聚焦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对象、“三失”人员等10类人群,建立精神卫生中心、婚恋纠纷调解中心、心理协会、社区矫正中心、法治教育基地五大平台,逐人成立关爱小组,落实“6+1”帮扶措施,由主管部门人员、村社干部、医生、心理咨询师、公安民警、监护人提供精准精心服务,2022年以来,开展随访服务15200余人次,发放监护人补贴、困难救助金共计350余万元,帮助2140名特殊人群消除“心墙”,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03

“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坚持和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是人民主体。

人民主体是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政治品质,要坚持群众路线。党建领事是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把民心聚起来。礼让和事是发挥育民风的作用,将民风更好的孕育。村民说事是畅通民情民意的通道。多元解事化民忧。网格管事惠民生通过网格管事服务民生。群力防事护民安,多措结合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强基固本。

发端在基层,反过来再指导基层实践,且在基层不断的坚持创新发展,同时也是工作法的关键所在。村民说事中网格管事延伸最末梢,30-50户为一个微网格,配备网格员与群众密切联系,打通群众的最后一米。群力防事,是推进重心下移最后固本强基压实责任,做实最基础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是文化育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最深层也是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和源头治理是同一个方面。这也是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区别于其他经验的最鲜明的特色。最大限度让群众对六尺巷精神实现价值认同,理解得理也可让人,有理也可让三分,最后达到互谅互让。

四是五治融合。

“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是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主要路径。党建领事是政治方面加强党的领导,礼让和事突出的是德治,村民说事最主要的体现在自治,多元解事讲的是德治和法治,群力防事主要是智治,发挥智能化的作用。
作者单位:桐城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