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蚌山区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育人、成风化俗”,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全力推动青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赋能跃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延伸到群众门口,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实践中培育新人。蚌山区青年街道实施“阵地+”工程,组织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探索建设文明实践带、文明综合体,形成“文明实践搭台、各方都来唱戏”局面。依托文明实践所(站)联合专业教育机构和辖区教师志愿者、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向日葵”暑期公益课堂,课堂包括历史、美术、国际象棋、普通话等,满足不同特质、不同阶段孩子的成长需求,助力儿童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服务民生。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着力打造文明实践便民服务圈,以党组织“搭台”、红色合伙人“摆摊”、居民群众“赶集”的形式,打造便民驿站,推动便民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搭建更多便民服务“驿站”,以微小贴心的服务满足辖区居民需求。社区邀请手艺人“摆摊”,家里有东西需要修补,按照服务时间拿到驿站,就能享受便捷服务,民生小事映射社会温度,服务意识体现人文情怀。街道还联合“我们·长友理”社区公益联盟、同乐志愿服务公益协会、“虹号”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定期开展爱心义剪、爱心义诊、联合接待日等便民服务,真正做到“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在实践中传承文化。以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以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为核心,积极吸收退休老同志,立足特色化、人文化,构建“传统文化+康乐生活”双轨并行的老年大学。注重传统课堂的直观性、互动性、系统性的教学优势,设置书法、国画、古筝、豫剧、二胡等传统文化课程,让学员在笔情墨趣、正音雅乐中领悟传统文化的韵深意远,提升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有效拓宽辖区老年人学习渠道,搭建了交友平台,切实提高老年群体幸福感,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来源:蚌山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