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一个个诸如天鸿新材料一样的阜阳公司成长为“行业翘楚”,一批批大项目落地阜阳,迈向“高大上”的阜阳工业在全省有了话语权,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跻身全省第二方阵。
高新技术激发制造业活力
提起锂电池,我们都很熟悉,从手机到电动车再到汽车和飞机,处处都有它的用武之地。而锂电池的核心部件锂电池隔膜则很少被人了解,实际上它是电池容量和寿命的核心部件。
就是这种举足轻重的锂电池隔膜,多少年来主要依靠进口。2014年,坐落于界首高新区东城工业园区的天鸿新材料公司组建研发团队,攻克了锂电池隔膜的核心生产技术――干法双拉技术,打破了对进口的依赖,并于次年摘取了全国创业大赛奖项。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热收缩烟膜、药品、食品包装膜、扭结(印刷)膜、稀土转光膜及彩色印刷包装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的综合性企业,2015年,天鸿新材料公司在稳定现有业务的同时,又投资2.5亿元,上马了年产9000万平方米的锂电池隔膜项目,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材料行业转型。
“上马这一项目,将为我们带来更足的发展后劲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负责人胡伟说,随着锂电池隔膜项目的上马、投产,企业将完成从做包装产品到研发、生产新材料产品的转型,还打破了锂电池隔膜对进口的依赖。
凭借行业内的高新技术,天鸿新材料公司也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于去年7月29日,在北京中小企业股份转让中心敲钟挂牌,成功登陆“新三板”资本市场。
实际上,天鸿新材料公司迈向“高大上”的经历只是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激发了传统产业的生机与活力,传统产业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2015年末,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106家,覆盖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六大产业。全年完成产值228.6亿元,比“十二五”初增长2.5倍。全市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5.3亿元,比2010年增长3.5倍。
今年1-7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53.7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工业完成产值21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2%,增速居全省第一。
新兴产业成制造业亮点
去年以来,植保无人机成为颍泉区工业经济的又一大亮点。去年8月8日试飞的天鹰兄弟植保无人机引起各方关注,这个阜阳“智造”而今频繁飞往各地展示、演练。
植保无人机如此受欢迎大出天鹰兄弟董事长刘新强的预料,这位在机械行业(砺多年的企业家,正是打造天鹰兄弟无人机的“元老”之一。
去年初,深圳天鹰兄弟相中了鼎铭汽配的实力,更对阜阳乃至安徽植保无人机的庞大市场需求感兴趣,两家企业正式牵手成立了安徽天鹰兄弟无人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自此,植保无人机有了阜阳“智造”。
“一切就绪后,年产500台无人机不成问题。”刘新强期待,升级转型后的天鹰科技能为阜阳农业的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实际上,颍泉无人机产业正在做大做强,目前,颍泉区已入驻航天科工集团海鹰航空、深圳大疆创新科技等6家无人机项目。颍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底,颍泉区无人机企业有望达到20家。
“无人机的这种集聚发展,在安徽乃至全国的地级城市中并不多见。”市经信委经济运行科科长王铁肯定了我市无人机的集聚发展态势。
不仅仅是无人机,我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支持新技术、新项目。阜阳自主品牌的电视机、阜阳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家居系统……一大批阜阳“智造”企业正在各自的领域内“独领风骚”,企业效益也在不断提升。
“2015年,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3.5%,比2010年增长4.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领先全省,多个行业实现了增长。”王铁说,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工业经济总量也在争先进位。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936.5亿元,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503.5亿,分别是2010年的2.7倍、2.1倍,总量在全省位次上升至第7位,居皖北第2位,跻身全省第二方阵。
大项目大投资,阜阳制造业发展后劲十足
阜阳工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如此成绩,主要在于项目的拉动,而大投资、大项目也成为阜阳工业“高大上”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阜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实施的工业项目普遍具有投资体量大、产出效益好、带动性强等特点。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做大工业经济总量,而且对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工业产出效益,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大投资还在延续。
5月26日,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阜阳分公司首辆中重型卡车正式下线,这意味着阜阳大地已能生产整车装备,经过近四个月的调试,而今批量生产在即。项目占地295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全工序汽车生产线。
该项目两年前才有落地阜阳意向,如今已经实现了批量生产。这背后是我市及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的相关负责人多次和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接洽,向对方推介阜阳的区位、劳动力、资源等各种优势的结果。
项目谈妥后,我市为项目落地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正是看中了阜阳优越的投资条件和资源优势,我们才决定将项目落地阜阳。”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两年多的接触中,他感受到了阜阳的热情和对客商的真诚,对项目在阜阳做大做强充满信心。
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链招商中,园区正以中航江淮专用车项目为核心,集聚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产值超百亿元的汽车产业集群。
就阜阳中重卡项目本身而言,年产4万辆中重卡整车的产能也刷新了人们对“阜阳造”的认知,而年产值70亿元更是有望成为阜阳工业经济领域的一支奇兵。
实际上,江淮中重卡整车制造项目,只是我市重点推进的六大工业项目之一。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调度、推进下,包括江淮中重卡在内,意大利M&G集团与安徽国祯集团投资49亿元的生物质循环利用产业园、阜阳卷烟厂投资约20亿元的异地技改及配套项目、昊源集团投资38亿元的煤基新材料项目等6个总投资达到200亿元左右的工业项目,正在建设和推进。这些项目投资规模之大、带动能力之强,创下了阜阳工业的新纪录。
今天的投资,明天的效益。投资的稳健增长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促进了工业经济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