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14.36万户,至2016年8月31日,这一数字增至30.58万户。注册资本也从612.13亿元增至3047.76亿元。特别是今年,全市平均每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70户,截至8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增量均位居全省第二。
数字翻番的背后,缘于我市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的关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双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如今的颍淮大地,由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参与的“双创”浪潮正滚滚而来,向广度铺开、往深度迈进,成为助推阜阳加快发展的新引擎,助推这座城市砥砺前行。
大众创业氛围浓
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170户
眼下,颍东区枣庄镇亿善缘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片繁忙,赤芍等中药材长势良好。
合作社负责人李晶是位90后,枣庄镇宁桥村人,大学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本在外地发展的他,却在去年做了一个惊人之举――辞职返乡创业。
通过考察,李晶确定种植中药材赤芍。系统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后,他在村里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赤芍,后通过政策贷款,他又流转了50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
“目前,合作已经与日本一家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李晶说,下一步,合作社还将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从几年前,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农业号召,返乡创业成为“现代农民”,到抢抓“互联网+”经济机遇,李晶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双创”烙印,成为五年来,我市铺天盖地创业创新者中的一员。
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市委书记于勇多次强调,要落实和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以就地创业带动就地就业。
基于此,近两年,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随后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的实施意见》等,给予了“双创”工作良好的政策环境,持续增强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数据显示,五年来,我市“双创”成效显著:2011年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14.36万户,至2016年8月31日,这一数字增至30.58万户。注册资本也从2011年的612.13亿元增至今年的3047.76亿元。截至8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增量均位居全省第二,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70多户。
此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市还把目光瞄准了300万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深入开展“接您回家”系列活动,通过在信贷、技术、税费等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政策扶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政策保障。
据阜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已达2.81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64万个,带动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32.45万人。
随着一系列举措的落实,我市“双创”氛围日益浓厚,各类创业者不断涌现,从广袤田野到工业园区,再到商业楼宇,“双创”浪潮不断向广度铺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学生、城乡居民投入创业大潮,激发了阜阳经济的新活力。
万众创新促发展
去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7393件
近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16年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第一批计划项目名单。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补助资金171.9万元。
这是一家主要从事彩色光刻胶、液晶材料、OLED材料等研发与生产的企业,为德国默克、京东方公司等行业巨头提供液晶显示上游关键材料,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
重视创新的企业远不止这一家。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00家,比上年增加200家,其中有R&D(研究与发展)活动企业超过100家,有科研机构企业近120家。
五年来,阜阳创新能力正明显提升。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科技进步对我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6%,比2011年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
2011年专利申请量1787件,专利授权量985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而2015年专利申请量7393件,专利授权量2614件,有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2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
创新发展已成为我市新一轮创业潮中最耀眼的浪花。如今,基于“互联网+”、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进行的创新,正在阜阳萌芽壮大,电子商务更是异军突起,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已达1004个,颍上县还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推创新,“双创”正创造出一个个新的增长点。“更多自主创新创业者选择进入电脑软件设计、太阳能、光伏发电、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清障碍破制约
推动“双创”向深度迈进
日前,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安徽省七十二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阜城首张“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以前,开办企业需要跑工商、质检、税务、社保局、统计局五家单位,递交六份材料,大概要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只需要到工商局一个窗口,递交一份申请材料,就可在三天内一次性办好,确实非常方便。”公司负责人说。
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是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是市场的事。然而,政府操心创业创新,并不是越位,而是在承担一种全新的责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要通过改革创新,清除影响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运行模式,用政府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最大程度地释放改革活力。
改注册资本实缴为认缴,全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一条条真金白银的支持措施,改革红利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释放,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土壤”。
当前,经过清理,市本级保留行政权力事项2375项,比2014年底参与清理的48家单位上报的3825项减少1450项,精简37.9%,其中,行政审批由236项核减到134项,精简43.2%。
通过清除障碍,破解瓶颈,我市“双创”工作正向深度迈进,一批初涉市场的创业人士成为企业家,一批种植大户成为现代农业领军人,一批敢于创新的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为我市做大经济总量、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